登录
|
立即注册
网站首页
网站论坛
BBS
积分充值
每日签到
搜索
MCU智学网
»
网站论坛
›
EDA/PCB设计论坛
›
电路/原理图/PCB/封装库
›
帖子
第一次把 DCDC 的 Layout 讲得如此明明白白,看完收藏了
[复制链接]
28
0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本文包含源代码、原理图、PCB、封装库、中英文PDF等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很多DCDC芯片的手册都有对应的PCB Layout设计要求,有些还会提供一些Layout示意图,都是
大同小异
的。
比如我随便列几点
buck的设计要点:
1、输入电容器和二极管在与IC相同的面,尽可能在IC最近处。
2、电感靠近芯片的SW,输出电容靠近电感放置。
3、反馈回路远离电感,SW和二极管等噪声源。
那你知道这些要点都是怎么来的吗?
如果拿到一个具体的芯片,因为芯片管脚分布的问题,
可能这些条件不能同时满足,那什么办?到底孰轻孰重
?
举个Buck的例子
比如下面这个buck,它的
管脚分布就不好
。
SW在IN和GND之间,如果按照要点,直接将输入滤波电容放到IN和GND旁边,那么SW的信号就出不来,而电感也要求放在芯片旁边,这就矛盾了。
那我们看看这个
芯片手册推荐的Layout
芯片手册推荐的layout倒是都就近放置了,但是它的方法是SW在输入滤波电容底下走线,
这是逗我吗?这在现实中能做到?
我们不能采用芯片手册推荐的这种方式,但事实是这种管脚分布的芯片多得是,
那我们的Layout如何布局布线呢?
这个问题先不回答,我给大家说一个最根本的方法:
D
CDC的Layout终极奥义——心中有环
心中有环
“环”,指的是有大电流流过的闭合回路
。我们
只要控制好这个环,Layout基本就成功一大半了
。
下面来看为什么,
以BUCK为例,BUCK电路存在两个状态,上管导通和下管(或者是二极管)导通,因此存在两个大的电流环路。
知道这两个环路有什么用呢?
我们要让这两个环路的面积越小越好,因为每一个电流环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环路天线,会产生辐射,会引起EMI问题,也会干扰板上其它的电路,而辐射的大小与环路面积呈正比。
电流环所生成的高频磁场会在离开环路大约 0.16λ 以后逐渐转换为电磁场,由此形成的场强大约为:
可以看到,
辐射的大小与环路的面积,频率的平方,电流的大小呈正比
。
那我们是不是让这两个环路面积最小就可以了呢?
确实是的,不过我认为
了解这点还不够,突出不了重点
。
从拓扑图可以看出,这两个环路有公共的部分,一个环路包含另外一个环路,这导致那个大的环路的电流各个器件节点可能不一样,所以不好用那个公式计算。
所以,我们
需要变通下,怎么变通呢?
辐射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电流产生了磁场,电流是变化的,所以磁场也是变化的。电流环围绕的面积里面的
磁通量
会随电流动态变化而变化,磁场生电场,电场生磁场形成了电磁波。
我们把那个
大的电流环拆解为2个部分
,如下图:
整个大的环可以看成由
输入环路
和
输出环路
叠加。
可能有点难以理解,因为输入环路根本就不是个实际的电流回路,它是本身存在的两个电流环路的差值
。
这其实只是个等效的方法而已,我们的
目标是要知道总的大的回路里面的磁通量变化情况
,这样等效之后就可以求了,我们可以分别求得输入环路和输出环路的磁通量情况。
输入环路
的等效电流就是
输入电容Cin的电流
输出环路
的电路等效电流就是
电感的电流
它们都是只看交流,直流分量不管,直流的频率看成是0Hz,不会辐射电磁波。
之前我们的《
手撕Buck!Buck公式推导过程
》已经分析了,输入环路电流(Cin)和输出环路电流(电感)分别如下:
可以看到,在开关切换的时候,
输入环路
的
电流是会突变的
,也就是会有很大的di/dt,那么输入环路的磁通量也是突变的(准确的说是变化速度很快),存在很多的高次谐波。
从前面的公式我们知道,辐射强度与频率成正比,因此这些
高次谐波更容易被辐射出去
。
输出环路的电流是三角波,是没有突变的,所以高次谐波辐射强度要小些。
信号强度对比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了,三角波的频谱理论不也是无限的吗?也有很多高频分量啊,怎么辐射就小一些。
确实,三角波的频谱是无限的,不过频率越高,
幅度会越低的
,也就是说高频分量能量少,那么辐射也就少了。
关于这一点呢,我们
简单做个仿真,看下电流的傅里叶变换fft
就知道了。
使用LTspice软件仿真,5V转1.8V的buck电路图如下
:
输入环路电流(输入电容电流)和输出环路电流(电感电流波形)如下:
有了波形,我们看下fft(仿真软件很容易做到),看下频谱:
可以看到,基频就是BUCK芯片LTC3307A的开关频率2Mhz,2Mhz两者的强度相差不是很大,就2-3个db左右,但是在10Mhz的时候,就已经相差20db了,频率越高,差得越多。
也就是说,
输入环路的高频谐波能量要比输出环路大得多
,如果有经验的话,应该会知道,引起EMI超标的一般也就是高频超标,所以
因为输入环路造成EMI的可能性更高
。
我这里费了一些功夫,其实就是为了说明:
BUCK的输入环路非常非常重要,环路面积一定一定要小
。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
,
是环路面积小,不是走线短
,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有时走线短并不一定环路就小,我们的
目标是环路的面积,而不是长度
。
我们布局走线尽量走成扁的那种形状。
我们回到
开头的那个DCDC芯片
,输入环路指的什么呢?
显然,这个芯片的开关管在芯片内部,所以
输入环路就是芯片的IN管脚,与GND管脚,以及输入滤波电容形成的环路
,
那么除了芯片之外,器件就只有输入滤波电容了。
所以
最理想的layout就直接将输入滤波电容跨接到芯片的IN脚和GND管脚
,从这一点上看,芯片手册推荐的layout与这一点是符合的,只是这样做了之后,SW出不来而已。
这颗dcdc芯片给出的推荐layout确实是保证了输入环路最小。只不过它将SW信号走在了输入滤波电容下面,这个实际电路通常是行不通的,因为电容下面根本就走不了比较宽的线的。
那咋办呢?
我估计会有人认为将
输入滤波电容放置到PCB的背面
,在Vin和GND管脚正下方放置滤波电容,通过过孔接过去,这样看起来环路也比较小。
我的看法是
,如果有其它更好的方式,那就不要这么做。
因为过孔会存在寄生电感,加了过孔会增加这个环路的电感,导致发生LC振荡。直接的现象就是在SW处产生高振铃,这个高振铃意味着这个环路中,谐振频率的信号分量很强。
也就是说尽管环路面积不大,天线效应不强,但是我的信号强度变大了呀,辐射不一定差。
关于振铃,以前专门写过《
BUCK的振铃实验与分析
》
,可以去看一看。
曾经的教训
多年前,我曾经就遇到一个电源芯片的输入滤波电容放背面,通过过孔连接,结果搞得整个板子的噪声很大,而将滤波电容直接手动跨到Vin和GND上面,立马问题就没了。
当时我还不懂,觉得不可思议,打孔的数量并不少,滤波电容也是在底部就近放置的,居然还有问题,
几个孔威力这么大?
后来还专门改板解决,直接将输入滤波电容与芯片同层,并在表层连接,问题就解决了。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主要说的就是,BUCK电路,输入滤波电容的布局布线非常重要,是重中之重,是第一要考虑的。
如果是
异步Buck
,那么就有一个
外置的二极管
,这个二极管构成了输入回路的一部分,那么它的位置,与输入滤波电容的重要性是同级别的,要放得离芯片的SW比较近,具体怎么摆,咱们看回路面积怎么小就知道了。
输出环路
前面写了一堆,一直在强调输入环路,那
输出环路不重要吗?
当然不是
,其实从前面的fft也能看到,
输出环路也有高频分量,所以输出环路也要越小越好
,只是它相对输入环路来说高频分量强度不高,在二者布局有矛盾的时候,当然是优先考虑输入环路。
我怎么画
总而言之,如果是我,我会将开头提到的BUCK这样Layout:
Boost情况如何?
上面这是buck的一个情况,那么boost是怎么样的呢?
输入回路是最重要的吗?
优先需要考虑的是输入滤波电容吗?
答案是NO
Boost也有两个环,是下图这样的
跟buck一样,我们把它们分为两个部分,输入环路和输出环路,可以看到,输出环路是上面两个环路的差值。
与buck不同的是,电感在输入环路,其电流波形是三脚波,而
输出环路
的电流就是二极管的电流,
是有突变
的。
之前
《
手撕Boost!Boost公式推导及实验验证
》也已经全面分析了这两个电流,波形如下:
也就是说,
boost最重要的是输出回路,类似于Buck的输入回路
。我们需要首先保障的是boost的输出环路尽量小。
具体实例就不举了。
Layout其它方面注意事项
除了大的电流回路,还有FB,补偿电路这些,是小信号电路,所以他们要
尽量远离前面大的电流回路,远离电感
等。
比如下面,就是左边比右边的好:
另外需要注意,关于大的电流回路,我们要把GND地看进去,不要用这些走线分割了大电流的回流地GND路径。
所以,你有的时候会看到,底层FB走线并不是最短的,而是绕了一下。
小结
总的来说,DCDC的layout,我们要做到
心中要有电流环
。
画板的时候,心里念叨一下,开关断开,电流咋咋咋流,开关导通,电流咋咋咋流。然后找到电流突变的那个环,那就是最重要的,得优先处理。
这个原则,其实不仅仅适用于dcdc,其它类型的电源,或者是大功率电路,都是如此的。
了解了这个原则,其实很多电路,都不用去细看芯片手册的pcb layout的注意事项了,它说的也就是这些东西,只不过是具体的措施而已
。
这种将关键环路做到最小,算是
从根源上杜绝问题
的产生,远比后期想不改板,然后七搞八搞要强。
举报
回复
返回列表
*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dmin
管理员
298
主题
24
回帖
4088
积分
Ta的主页
发信息
签到
连续天
6人
签到看排名
更多
精彩推荐
更新自动建库工具PCB Footprint Expert 202
已更新至目前最新版本Footprint Expert 2024.04 自动建库工具Footprint Expert 2023.
RV1126 RV1109硬件设计全套参考资料包
1、介绍 RV1126和RV1109是专用于视觉处理的高性能处理器SoC,可广泛应用于智能门锁、
瑞芯微 RK3326 RK3326S 硬件参考设计分享
RK3326是为个人平板电脑和智能音频设备设计的高性能四核应用程序处理器。提供了许多嵌
RK1808全套资料 包含芯片手册 参考设计 硬
一、简介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兴起,AIoT(AI+IoT)芯片也随之兴起,RK1808是瑞芯
瑞芯微 RK3568 硬件参考设计分享 原理图 PC
RK3568芯片介绍简介瑞芯微RK3568芯片是一款定位中高端的通用型SOC,是一款高性能低功
更多
热点动态
1.
第一次把 DCDC 的 Layout 讲得如此明明白白
2.
在Allegro软件中设置渐变线的方法
3.
自举电容大小怎么选?
4.
Keil MDK 5.39版本以上,离线Pack包报错,
5.
天线规格书有哪些重要参数?
6.
量程自动切换数字电压表proteus仿真 程序资
7.
自制FM收音机
8.
Cadence Allegro 17.4 电子设计速成实战宝
更多
随手拍
1.
第一次把 DCDC 的 Layout 讲得如此明明白白
2.
VL817-Q7 USB3.0 HUB方案 包含规格书 参考
3.
Cadence Allegro 17.4 电子设计速成实战宝
4.
更新自动建库工具PCB Footprint Expert 202
5.
最新IAR FOR MSP430 V7.12安装破解图文教程
更多
客服中心
微信扫描二维码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30-22:00
在线客服
客服微博
产品咨询
售后中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